返回首页

中国缺什么矿产?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1-31 22:36   点击: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中国缺什么矿产?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这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

我国支柱性矿产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仅33%,比世界铁矿平均品位低10%,而国外主要铁矿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其铁矿石不经选矿品位就可达62%的商品矿石品位。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仅22%,不到世界锰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且多属难选的碳酸锰。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0.87%,而智利、赞比亚分别为1.5%和2%。我国铝土矿几乎全是一水硬铝石,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加、澳等国的三水或一水软铝石。磷矿全国平均品位仅17%,富矿储量仅占6.6%,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我国硫矿以硫铁矿为主,贫矿多、富矿少,一级品富矿储量仅占4.3%,而国外大多以自然硫和回收油气副产硫为主。钾盐我国严重短缺,现在利用的盐湖钾镁盐,根本无法与国外固态氯化钾开发的成本效益相比。

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除稀土等有限资源保障程度为100%外,其余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铁矿石为35%、铜为27.4%、铝土矿为27.1%、铅为33.7%、锌为38.2%、金为8.1%。可采年限石灰石为30年、磷为20年、硫不到10年,钾盐现在已是需远大于供。

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

向山硫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硫铁矿床,是火山-次火山气液“向山式”硫铁矿床的典型矿床。矿区位于马鞍山市东南14公里,距向山镇0.5公里,有公路、运矿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与宁芜公路、铁路及长江水运相衔接,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地质构造部位处于宁芜向斜南翼,其林山-尖山断裂南段西侧,陶村火山穹窿之南,凹山火山穹窿北西交接部位。矿区内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龙王山组的沉火山碎屑、安山岩及下白垩统大王山组的薄层状沉凝灰岩等,构成―轴向北70°―80°西的向斜,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该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硫铁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产于接触带外带。矿带长约1900米,宽190―600米,延深约600米,其产状与接触带大致平行。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豆荚状;矿石类型有粉状硫铁矿、块状硫铁矿及浸染状硫铁矿;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硬石膏、绿泥石等。平均含硫16.81%,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硫39.15%的硫精矿,回收率为87.53%。硫铁矿石累计储量为3554.32万吨。

矿床中还共生有若干铁矿体与硬石膏矿体,铁矿体主要产于接触带内带,呈似层状、凸镜状、不规则串状;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三类。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高岭石、绢云母、硬石膏等。全铁平均品位34.54%。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铁68.56%的铁精矿,回收率74.21%,累计控制储量为3968.28万吨。硬石膏矿体规模小、不具开采价值。

根据目前的认识,铁矿体成因属“火山-次火山气成高温热液型”,硫铁矿体属“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型”,硬石膏矿体属“沉积叠加改造型”。

向山硫铁矿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早始于1940年,最迟到1985年,历时45年。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

向山硫铁矿未见有古采迹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孙健初、谢家荣、陈恺、程裕淇、李毓尧、朱森等在这一带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但未留下与向山硫铁矿有关文字资料。

1940年,日寇侵华时期,日本人在此做了2.5平方公里电法、磁法普查及地质调查,之后施工了若干探槽和25个钻孔(1894.40米),发现了向山硫铁矿床浅部富矿体,推定矿石储量140万吨,含硫44.12%。简单资料载于1941年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南山―向山硫化铁矿概要》一文中(未刊)。1940―1945年,日寇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共采出含硫40%以上的富矿约48万吨,矿石全部运往日本。

194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了该矿,据1946年《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事业年告》记载,1946年该局围绕日本人所发现的矿体施工了31个钻孔,工作量1563.55米,计算含硫45%以上的富矿储量200万吨,但对地质条件未加研究。从1946年复产到1948年停产3年中,矿石总产量只有17万吨左右,矿山生产力低下,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2.1949―1958年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向山矿,人民成了矿山的主人,矿山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矿石产量逐年上升,到1959年年产量达17.9万吨。

为了查明资源情况,适应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1954年,重工业部化工局陆续调集力量组成了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在建队过程中,为了缓解矿山的燃眉之急,使用钻探追索矿体(工作量约1000米),在原发现矿体的西南有两个钻孔见到了含硫30%―40%的黄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岩石。但当时未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也未查明地质情况,后来证实这是一个新发现的盲矿体。

1954年7月―1955年,三四二队李树时等,在进行坑道地质编录与日伪时期钻探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施工了若干探槽,填制了0.4平方公里地质图,之后编写了《向山硫铁矿地质调查综合报告》并计算了正在开采矿体的残余储量。其工作虽较粗略,但开始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

从1955年开始,三四二队这支刚成立的地质队伍在既缺资料又少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向山硫铁矿床的勘探。

1955年1月,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杨源昆编制了一份勘探设计。当时,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专家已进入我国各工业部门帮助工作,勘探设计都要经苏联专家审查,这份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后,认为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尚未查清,应配合物探开展地表地质工作以后再作设计。同年1―2月,张云腾、龙永寿、傅却来进行了区域地质路线踏勘,龙永寿等人填制了1∶1万向山矿区外围地质图,面积为18.5平方公里,为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奠定了基础。此后,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由龙永寿担任。

1955年3月,三四二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龙永寿继续主持向山矿区地质工作。当时,由于矿山扩大生产并建立了选厂利用贫矿,已有的储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故上级下达了1955―1956年两年提交矿石储量380万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龙永寿等人于1955年4―6月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入手,施工了一批探槽、浅井、浅钻,填制了1∶2000矿床地质图,编制了1∶5万区域地质图、1∶1万矿区地质图及1∶500坑道地质图,于1955年6月提交了向山矿区勘探设计。该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批准了4条剖面15个钻孔并进行施工,以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这时该区的地质工作处于勘探、详查交叉的状态。与此同时重工业部地质局物探队第8分队胡肃之等在此进行了1∶5000、1∶2000地面电法、磁法测量,工作面积为36.21平方公里,发现了与向山矿有关的3个电法异常和1个磁异常,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1955年11月―1956年4月,龙永寿等在对向山矿区全部地面、地下工程重新编录和整理的基础上,又施工了浅钻4275米、浅井556米,综合研究了矿区地质、物探资料,于1956年4月提交了向山硫铁矿、铁矿补充勘探设计。1956年5月,瓦良卓夫专家审查了设计的铁矿部分,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以后付诸实施。

野外勘探施工于1957年10月份结束,1958年2月提交了《向山黄铁矿床最终勘探报告书》。这期间,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先后变动为冶金部八○四队、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队,到提交报告时称为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当时队长是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直接领导向山矿区的地质科负责人是张进科、李从之,矿区技术负责人为龙永寿。报告主编龙永寿,参加编写人员还有傅却来、唐延迪、陈树林等。该报告于1958年6月7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批准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2053.29万吨,平均含硫17.10%。

铁矿石:132.95万吨,平均含铁38.23%。

这次勘探由于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取准、取全了第一手资料,详细研究了矿区地质的构造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部署了勘探工作,故对矿床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飞跃,使矿床储量比原来扩大10倍以上,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勘探报告提交以后,向山硫铁矿以勘探报告为依据扩建成年产70万吨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从此恢复了矿山的青春,步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3.1976―1985年

1958年矿山扩建后,正常生产了18年。至1976年,向山硫铁矿根据原勘探资料和开采情况估计保有储量大约还可以开采10年,因此,开展矿区边部、深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准备接替矿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皖东南地质队的番号已不复存在,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的三四二队与原在芜湖地区工作的三二二队早已合并,成立了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该队总工程师孙化东,物探技术负责人曹顺祖等通过研究区域成矿规律,运用玢岩铁矿“三部六式”的模式,分析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向山矿区南侧可能存在具一定规模的铁矿、硫铁矿体。

1976―1984年,三二二队三分队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普查设计、普查补充设计、详查设计,共完成钻探工作量3.48万米,于1984年结束野外施工,198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南硫铁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矿石储量: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2647.33万吨,平均含铁32.56%。

当时三二二队队长叶忠民,总工程师孙化东,分队长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易武齐,报告主编易武齐,编写人还有杨联镜、任启鹏、陈世金、方开华、王益金、胡福欧等。该报告经安徽省地矿局批准,并获地矿部找矿四等奖。

向山硫铁矿床与向山南铁矿床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矿体在深部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矿区的8号剖面线为界分成两部分,据1990年重新统计,全区保有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3917.08万吨,平均含铁32.41%。

当时,向山硫铁矿的坑道已开到8线负100米标高。8线以北的硫铁矿已基本采完。

为延长向山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深部的铁矿供马钢利用,1990―1991年马鞍山市政府组织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公司、向山硫铁矿、马钢南山铁矿等单位提出了一个向山矿扩建工程计划,准备先行开采向山硫铁矿深部负100米标高以下的铁矿石,然后将坑道系统南延、下延,开采南部的硫铁矿石、铁矿石,并由三二二队易武齐编制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准备对南部的矿体加密钻孔;1991年6月该方案正在论证时,安徽省发生特大水灾,马鞍山地区也暴雨成灾,洪水以每小时700立方米的流量涌入矿井,形成酸性水,严重腐蚀水泵,经检修无效,6月15日矿井被淹没,井内设施受损。灾后经核算认为复产无经济效益,故正式申请闭坑,扩建计划和地质勘查设计也就未执行。

向山硫铁矿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自1958年扩建至1991年6月4日止,在31年半的时间内,共采出硫铁矿石1505.14万吨,其中富矿389.16万吨,采出铁矿石153.06万吨;全矿形成固定资产原值5210.20万元,净值680万元,在册职工3223人,离退休职工920人,实现利税6400万元,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地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几代地质人员的辛勤劳动、深入钻研,向山硫铁矿床作为一种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载入科研报告,编入了地质院校的教科书;作为一种勘探类型的实例编入了硫铁矿勘探规范,为现在和将来的地质探矿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纵观整个向山硫铁矿的地质勘查历史可以看出,进行找矿勘探必须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程序,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控矿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目的地部署勘查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找矿效果。

在贯彻“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方针方面,向山硫铁矿1958年批准的铁矿石储量为1320.85万吨,但采出量只有153.06万吨;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向山矿区8线以北负100米标高以上,即向山矿坑道系统范围以内的铁矿石还有984.06万吨未在采硫铁矿的过程中顺便回收,现已塌陷。1990―1991年马鞍山市提出的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计划,打破了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单一开采的不合理现象,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所规定的“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可惜由于水灾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如果这一扩建计划得以实现,向山矿会再一次焕发青春,为我国的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将做出新的贡献;这支为向山硫铁矿的发展奋斗了近40年屡建功劳并曾经被地矿部命名为功勋地质队的地质队伍继续为向山硫铁矿的扩建再立新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