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看恐龙化石上那看比较好啊??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4-06 00:27   点击:1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看恐龙化石上那看比较好啊??

易门县脚家店恐龙化石群不仅数量多,且保存较好,是我省仅次于禄丰的第二个恐龙化石重要分布区,并招睐了国内外专家或学者多次到实地考察。 1987 年7月23日,易门二中化学教师李长友到十街乡脚家店山腰的大腊主村探亲恐龙化石。同年8月,由省博物馆张兴永教授领队,玉溪文管所和易门文化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恐龙工作队,在脚家店山进行了首次抢救性发掘,获得3吨多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恐龙化石标本,揭开了玉溪恐龙科学考察的序幕。1993年,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宗冠福为领队的发掘队又在脚家店山上进行了野外发掘,取出恐龙化石5吨多,代表7个以上的恐龙个体,其完整程度在 70%以上。脚家店山恐龙化石个体多,数量大,保存完整,时代延续长,属早期较为原始的原蜥脚类恐龙,是一个新属种,对恐龙起源、演化有重大科学价值。易门恐龙化石骨架标本还曾两次远渡重洋到美国展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埃佛里德教授称赞我们的标本是“世界一流”,美国圣姆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凯斯则称我们的标本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2001年4月,脚家店恐龙化石保护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的范围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8月4日以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兴永为首成立省、地、县联合调查组到现场调查研究确认为恐龙化石。8月6日云南省博物馆向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申报,对易门县十街区公所脚家店乡太腊主村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发掘”。由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管所、易门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发掘队经17天的发掘,出土恐龙化石11个个体,;3s大箱,约3吨重。从化石形体分析,可分体型较大和较小两类。大者体长约8米,高3米,小者体长约5米,高2米,从出土的两个头骨牙齿分析;+均属勺齿龙类,生活时代为早侏罗纪,距今约1.8亿年。9月3日易门县人民政府易政发(1987)96号文件《关于建立脚家店山恐龙化石保护区的通告》,将保护范围确定为:从占马田村沿十街河、经十街农场——大腊主村——脚家店村--p匝老吾公路——大村、小腊主村——占马田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并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责成县、区文化部门配合有关区、乡行政部门严加管护。9月13日县人民政府在十街区公所召开发掘恐龙化石庆功大会,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博物馆,《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经济信息报》社,玉溪行暑、行暑文化局、文管所,县委、政府,十街区委、区公所领导,脚家店、大村乡干部及社员出席了会议,对发掘工作有功人员给予了表彰奖励。之后,由玉溪地区文管所复原装架了两条,其中一条陈列在易门县龙泉公园。 1993年12月4日,玉溪地区文化局组织,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宗冠福教授领队,地区文管所的白子麒担任发掘队长,历时1月多时间对易门县十街乡脚家店村恐龙化石群进行“重要科学发掘”,共开挖7个坑,获化石3个大套箱,7个小箱,7个石膏包,重约6吨,获恐龙化石标本7个个体,其中存好率在70%以上的3条。

二、恐龙头骨化石成分详细说明

所谓化石是指骨骼中原来的物质逐渐被周围岩石替代的过程,所以恐龙头骨化石只是由周围岩石形成的模具,原来的物质早没了,恐龙化石的成份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一致。

三、博物馆展示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是真正的化石吗

化石

(地史时期古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

编辑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从一古时候到现在都有化石出现。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四、恐龙化石- 南极洲

2月27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两种新种恐龙化石,一种是移 动迅速的食肉恐龙,一种是大型食草恐龙。 新发现的食肉恐龙生活的年代大约距今7000万年,相关化石已经在南极洲海底沉睡了数千年。另一块100英尺长的食草恐龙化石是在一座山顶上发现的。这两种恐龙生活在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南极洲,当时那里的气候温热潮湿。 这只食肉恐龙体长约6英尺,是在距离南极半岛海岸不远的詹姆士.罗斯岛上发现的。据帮助发现这些恐龙化石的加州圣.玛丽学院的朱迪.凯斯分析,这种尚未命名的恐龙可能是死亡后漂到海里的,最后沉入威德尔海的一块浅水区后沉入海底。从这只恐龙的骨骼和牙齿可以看出,它是食肉恐龙的一种,随着气候变化,其他恐龙迁往地球的其他地区,而这种恐龙仍在南极洲生活了很长时间。凯斯在一份声明中说:不管什么原因,他们一直呆在南极洲却是事实。 第二个研究小组由伊利纽斯州罗克岛奥古斯塔纳学院的威廉.哈默率领,发现距今约2亿年的食草恐龙化石,地点是在一座比尔备莫冰河附近的13000英尺高的山顶上。科学家们现在都知道,这一地区曾经是湿软的河床。哈默和他的同事从90年代起就在这一地区寻找化石,当他们发现其他一些新物种化石后,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到这里来,终于发现这些珍贵恐龙化石。 这个小组中有一位名叫皮特.布拉多克的山地安全向导,哈默在一份声明表示:我跟他开玩笑说:'眼睛要向下看,你没准会在岩石上发现超自然的东西呢!'他真的发现了好几种自认为很怪的东西,包括一些化石树根。但我意识到,这些东西中包括骨骼化石:一块是骨盆,一块是髂骨。 哈默说:这个地点连科学家都极少涉足。我们发现的显然是南极洲的新种恐龙。与其他大洲相比,我们在南极洲发现的恐龙非常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种类的恐龙化石对科学家来说都是新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