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矿业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6-24 12:03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古代矿业

古人最初采集铜矿石,是用于提炼纯铜。 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逐步发现了铜与锡、铜与铅的配比的改变,能够使炼制出来的青铜的属性发生变化。

青铜熔点低,加进的锡越多,熔点越低。同时随着加锡量的增多,硬度也随之增高,远远超过了红铜的硬度。但是当加锡过多时,青铜反而变脆,容易断裂。后来,人们又发现在青铜中加入定量的铅,就能克服青铜较脆的弱点。通过反复的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总结出配制青铜的合金规律。 古代世界冶炼生铁的技术最早发现于中亚,但是由于炼铁炉过小,鼓风力弱,只能炼出海绵状的块炼铁。

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在炼铁技术上就开始独领风骚,竖式炼铁炉成了生铁冶炼的主要设备。特别是到了汉代,国家专营的冶铁作坊技艺精进,使生铁得以大量生产。

二、古代矿产资源

一般来说,金、银、铜、铁这类的矿,在盐铁官营之后,是不允许私人开采的,你想开采,一切行为就会被纳入政府的严密管控下,由私变公。而且开矿容易聚集大量的青壮男子,开矿者之间互相争夺矿产,容易酿出事来,矿工矿徒历代爆发起义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民间开矿一般监管的比较严。

而在此之前,对民间开矿国家是不咋管的,因此发家致富的人很多,比如郭纵:“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还有巴清:“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丹穴即为朱砂矿。依靠开矿、冶铁发家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古代采矿技术

我国古代炼银采用的是“吹灰法”,这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中国约在早商时期已经使用银器。甘肃火烧沟类型文化遗址(年代相当于夏代)曾发现银质饰物。战国已有错银器物。《魏书·食货志》提到:长安骊山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恒州白登山银矿“八石得银七两”。这是关于银矿品位的最早记载。

  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述炼银过程颇为详细:“矿石不拘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次以大桶盛水,投矿末于水中,搅数百次,谓之搅粘。凡桶中之粘,分三等:浮于面者为之细粘,桶中者谓之梅砂,沉于底者谓之粗矿肉。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这是选矿过程。“次用米糊搜伴,团如拳大,排于炭山,更以炭一尺许覆之,自旦发火,至申时住火,候冷,名窖团。”这是烧结过程。“次用?银炉炽炭,投铅于炉中,候化,即投窖团入炉,用鞴鼓扇不停手,盖铅性能收银尽归炉底,独有滓浮于面。凡数次,破炉爬出炽火,掠去炉面滓垢。烹炼即熟,良久,以水灭火,则银铅为一,是为铅驼。”这是炼制铅银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炭团叠,侧扇火不住手,初铅银混,泓然于灰窠之内。望泓面有烟云之气,飞走不定。久之稍散,则雪花腾涌。雪花既尽,湛然澄彻。又少顷,其色自一边先变浑色,是谓窠翻。烟云雪花,乃铅气未尽之状。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入灰,唯银独存。自辰至午,方见净银。铅入于灰坯,乃生药中密陀僧也。”这就是灰吹法提银。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并有附图,反映从采矿到灰吹法提银的情况(见图)。

  至于鼎为炼银,是圣经里的话“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大概是说人是需要经过磨练的。

四、古代矿山开采

就今天的出土的青铜器中(西周),大部分出自长江中下游的大冶、瑞昌、德兴、铜陵,这些地方也保留了大量的商周遗址,同时在文献中,有一个地方叫做淮夷,这个地方与西周开采铜矿也是有非常大的关联,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个地方被周人的铭文上记载成叛乱的地方,就是说这个地方时长叛乱,以下犯上。

五、古时矿产开采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六、古时矿产开采效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第1个原因是岩溶塌陷。中国是世界上岩溶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岩溶地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地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第2个原因是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由于抽取地下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天津在市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的原因及危害,附监测方案

第3个原因是开采固体矿产。矿山塌陷多分布在矿山的采空区,以采煤塌陷最为突出。中国有约20个省区发生采空塌陷,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最为严重。

第4个原因是工程环境效应。密集高层建筑群等工程环境效应是近年来新的沉降制约因素,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显露,在部分地区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中地面沉降效应明显。

地面沉降的危害:包括下面这些

第1个危害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

第2个危害是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属于地层不稳定的地带,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时,需要更多的建设投资,而且生产能力也受到限制;

地面沉降的原因及危害,附监测方案

第3个危害是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区多出现在沿海地带。地面沉降到接近海面时,会发生海水倒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对地面沉降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地面沉降的不同原因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