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食盐是如何制成的?

来源:www.dbkyw.com   时间:2023-02-17 00:37   点击:2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食盐是如何制成的?

一、海盐的生产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波美25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日晒法生产原盐,具有节约能源,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受地理及气候影响,不可能所有的海岸滩涂都能修筑盐田,所有的季节都能晒盐。空气干燥,日照长久,蒸发量大,盐的产量就高,反之,产:量就低。在我国的北方盐场,只有3月至11月才是晒盐季节。

日晒法生产原盐,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

1.纳潮

实际上是生产原盐的原料提取过程。海水是盐业生产的原料,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原料的供应。目前,采用的纳潮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然纳潮,二是动 力纳潮。自然纳潮是在涨潮时让海水沿引潮沟自然流人;动 力纳潮一般采用轴流泵将海水引入,其特点是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2.制卤

制卤是在面积广阔的蒸发池内进行的,根据每日蒸发量适当掌握蒸发池走水深度,使卤水浓度逐步提高,最后浓缩成饱和卤。

3.结晶

海水在不断蒸发浓缩过程中,各种盐类浓度不断增大, 当盐类浓度达到饱和时,将以晶体形式析出,在过饱和溶液中,不断维持溶液过饱和度,晶体就能继续生长。

4.收盐

就是将长成的盐,利用人工或机械将盐收起堆坨。

二、井矿盐的生产

井矿盐生产主要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不同的矿型 采用不同的采卤方法。提取天然卤的方法有提捞法、气举法、抽油采卤、深井潜卤泵、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 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

1.对流法

此法是目前国际国内开采岩盐矿床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机械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它利用了岩盐矿具有溶解于水的特点进行开采,具体方法是:打一口井到盐层,下两层套管,外层套管用油升水泥固好井,从其中一层管注入水,溶解盐层,由另一根管子把卤水抽上来。

2.压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两口钻井,下人套管,将井管与井壁封固,从一口井压人高压水,在盐层形成通道,溶解盐层,形成饱和卤水,由另一口井压出地面,交付生产。 制盐是在厂区进行的,将蓄卤池净化后的卤水输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热,使水分不断蒸发。卤水经过蒸发后即成为半盐半水的盐浆,再经离心机脱水,输入沸腾床干燥即为成品盐;如果卤水含芒硝较多,可采用冷冻母液或热法提出芒硝;江西盐矿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的盐硝联产工艺,具有领先的代表性。 如果卤水含石膏较多,则提出石膏以保证盐品质量。

三、湖盐的生产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采掘而言,有些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捞取。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其盐露于表面。

各地目前以采盐机或采盐船进行生产,它的工艺流程大致是:剥离覆盖物――采盐――管道输送(或汽车输送)――洗涤、脱水一皮带机输送一成品盐人坨。至于滩晒法与海盐生产工艺相类似。

岩盐矿床保存条件

大规模岩盐矿床的形成除必须充足的物质基础及适合的构造、沉积条件外,后期构造环境、沉积覆盖层以及水体分布特征对矿床的保存至关重要。

(一)覆盖层特征

岩盐矿床上覆沉积盖层对矿床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矿床上覆盖层在较长时间内可以有效阻止剥蚀作用对矿床的直接影响;其次,岩盐具有一定的塑性,上覆盖层的压实封闭作用可以有效阻止盐层自身的流动作用,从而确保原生矿床保存的完整性;第三,盖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为大气降水或地表流水所引起的岩盐矿层溶解散失。

硝口地区岩盐的直接盖层为乃家河组沉积末期形成的滨湖-浅湖相紫红色-红色砂岩、泥岩层,属湖盆消亡时期局部淡水氧化环境沉积产物,而马东山以北在湖盆消亡时期基本未接受沉积。因此,乃家河组顶部的红色岩层作为岩盐的沉积盖层仅存在于硝口地区,在晚白垩世盆地整体抬升剥蚀时期对于硝口岩盐矿床起到一定的保护、封闭作用。

岩盐矿床的间接盖层为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地层,现今对于矿床的封闭保护作用仍至关重要。其中,寺口子组以山麓、河流相砾岩、砂岩为主(图3-48),具有大型交错层理,在寺口子地区厚度较大;清水营组在盆地内普遍发育,以湖相红色泥岩为主(图3-49)。清水营组地层普遍含有石膏,是区域内下伏地层中岩盐及油气资源的良好盖层,同时在六盘山盆地北部同心、贺家口子以及南部隆德地区赋存有优质石膏层,推测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期间乃家河组地层风化、剥蚀产物。

图3-48 寺口子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图3-49 清水营组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

(二)构造位置

目前发现的岩盐矿体均产于主断裂的下盘,岩盐矿层形成后,随着喜马拉雅运动从南西向北东持续挤压,六盘山盆地整体褶皱隆升遭受剥蚀,只有在盆地内主断裂的下盘才能保存岩盐矿层,因此主断裂的方向和分布控制了岩盐矿层保存范围,赋存于构造凹陷部位的矿床后期受隆升剥蚀作用影响较小,而构造隆起部位矿床容易遭受剥蚀破坏。

物探资料表明,硝口地区处于盆地断陷部位,周边具有多个凸起、隆起区域(图3-50),其西北部为马东山断块凸起,南部为六盘山隆起,西部处于月亮山推覆带边缘。这种特殊的构造位置为矿床的保存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构造环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后期大规模隆升剥蚀对矿床的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